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春運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一件大事。春節期間人口大規模流動,返鄉、探親、出行潮疊加,顯示出不斷向前的蓬勃活力。前不久,記者深入南京、蘇州等地,了解春運期間國家電網在保供、輸電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期,鐵路春運迎來新一波高峰。在南京南站地下狹長的隧道里,饒環宇像往常一樣,和同事對電纜進行巡檢,他們拿著儀器邊走邊看,時而駐足張望,時而蹲下檢測。
220千伏善南—南牽線米,是高鐵南京南站和京滬等高鐵南京段的主要供電線路之一。為保障春運電源安穩供應,國網南京供電公司電纜運檢員每天對該線路開展特巡及帶電檢測工作,饒環宇就是其中一員。
“我做這個工作6年了,平時每周巡檢一次,春運期間增加頻次,每天巡檢一次,以便提前發現電纜、線路及隧道的潛在缺陷,及時處置消缺,為高鐵線路的供電可靠性保駕護航。”饒環宇對記者說。
隧道內還安裝了大量智能感知設備,電纜運檢員可以遠程及時檢測電纜負荷電流、接地網的變化情況等,通過“人防+技防”立體巡檢網絡有效實現全方位運維。
“我們除了觀察電纜外護套尤其是接頭部位是否受損、漏水、螺栓松動等,還會用儀器檢測電纜是否發熱、環流是否正常。”饒環宇說,只有人工和智能設備交叉巡檢、互相校檢,才能發現更多問題。
南京南站作為華東地區較大的交通樞紐,在春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保障南京南站的供電安全,就是保障春運旅客的萬家燈火。
記者在隧道中感受到潮濕和悶熱。饒環宇說:“我們每天巡檢七八個小時,雖然感覺到很累,但是當完成巡檢從隧道中出來時,看見萬家燈火通明,感到自己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值得的。”
國家電網在保障大電網建設的同時,建設了各種智能微電網,讓風能、太陽能等綠電在微型電網內高效利用、自給自足,實現區域碳中和。
在南京“光儲充換檢”一體化全綠電示范充電站,記者看到該站通過搭建包含光伏、儲能、充電樁的智能微電網,實現屋頂光伏所轉換的綠電100%就地消納。同時,通過綠電綠證交易實現全時段綠電供應,讓在這里充電的新能源車用上新能源電。
“做這個項目的意義在于推動綠電在整個交通能量消耗領域的占比,隨著規模的擴大,綠電的價格優勢就能逐步發揮出來。”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營銷服務中心趙錫正說。
在蘇州常熟龍騰特鋼集團,記者看到像蔬菜大棚形狀的建筑,穹頂上排列著大片整齊的光伏板,由6.8萬塊拼接而成,這是光伏建筑一體化微電網示范項目。
穹頂下面是貨船裝卸碼頭,“所有船舶的生活用電都來自這些岸電設備,其電力則來自頭頂的光伏板。”龍騰特鋼集團外協辦主任袁燕介紹。
龍騰特鋼集團的用電量在當地常年位居前列,通過智能微電網調度,白天儲存富余的光伏電量,夜間精準供給產線,彌補夜間負荷或緊急需求。
在蘇州相城區“光儲充”一體化“全電共享”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項目,記者看到該充電棚頂部安裝了大片光伏發電板,所發電量直接通過直流充電樁給電動自行車充電。
“這個項目主要是為了解決電動自行車充電難,充電不透明,充電存在安全隱患等方面的問題。”國網蘇州相城區供電公司總經理郭健說。
“國家電網這個充電樁是按電計費,每度電5毛錢,比較透明,充滿電好回家。”車主孫翩翩說。
在國網電科院(南瑞集團)的展廳里,記者看到企業自主可控技術產品展示,了解企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服務電網安全、電力保供和能源轉型等情況。
儲能,一直以來是制約綠電發展的關鍵因素。展廳里的抽水蓄能示意模型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通過抽水蓄能系統,建設一低一高兩個水庫,連接管道設有發電裝置。“當電力富余的時候,給發電裝置供電,將下水庫的水抽到上水庫,電能轉化為勢能;當電力欠缺的時候,釋放上水庫的水到下水庫,水流帶動發電裝置發電,勢能轉化為電能。”講解員介紹,通過這一轉化系統,就相當于把電能儲存了下來。
據了解,截至2024年底,全國抽水蓄能投產裝機規模超過5800萬千瓦,已成為電力保供和低碳轉型不可或缺的生力軍。
在電磁兼容實驗室,記者看到四周墻壁及天花板上密密麻麻布滿了形如蠟筆、尖端向外的白色物體。
“這些‘蠟筆’的學名叫做‘吸波材料’,主要用于吸收室內的電磁波,以模擬一個沒有電磁波的理想環境。”電磁兼容實驗室主任肖保明介紹,這個實驗室可測試電力設備的電磁干擾,還可模擬電磁場,用以評估電力設備運行時的抗干擾能力。
據介紹,國網電科院(南瑞集團)在能源互聯網領域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發成果,特別是特高壓輸電、柔性交直流輸電、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電網調度、繼電保護等能源互聯網技術居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