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完成“節后第一次飛行”、緊鑼密鼓地開展新春納才、抓緊推進新機陸續下線日,蛇年開工第一天,上海低空經濟、人工智能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在新的一年立下了新計劃、新目標,為創新發展注入可持續的活力。
機器人:在新園區留下第一張蛇年“全家福”2月5日10時左右,節卡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閔行“大零號灣”新落成的園區內舉行節后開工儀式,并在新辦公樓前留下第一張蛇年“全家福”。
簡單而熱鬧的開工儀式剛結束,各個辦公區域瞬間忙碌起來,緊鑼密鼓地開展新品研發、新春納才這兩項關鍵工作。“創新是科創型企業的底色,馬上我們就要發布兩款新負載和高集成的產品。”節卡機器人副總裁常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得益于剛剛落成的新園區,公司產品研發和測試環境都得到升級,“相較之前,新園區搭建了EMC(電磁兼容)測試環境,實驗室可以控制溫度、濕度,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同時還能滿足工業級別用電,大型的溫箱和振動臺都可以滿負荷運行。以往部分試驗需要在常州工廠完成,現在基本都能在上海的新園區進行,既提高了問題發現和解決的效率,還節省了近25%的驗證成本。”常莉表示。
據介紹,節卡機器人創新園區位于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用地面積超2萬平方米,涵蓋研發、中試、綜合辦公等功能,未來將建設成集機器人本體、零部件、機器人配套等產業鏈上下游聚集的園區。
同樣地處上海閔行“大零號灣”,低空經濟企業沃蘭特航空也迎來節后開工第一天。
就在2024年年底,沃蘭特航空在上海順利完成Pre-B輪數億元人民幣融資,這是2024年3月以來該公司完成的第六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5億美元。這一資金的獲得,將加速VE25驗證機型的研發,有效推動VE25-100的適航取證與商業化落地。
展望2025年,沃蘭特航空表示將推進VE25-100型號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的研制及適航審定工作,爭取實現首款產品機AC101下線及首飛,并實現真人飛行員試飛。
2月5日,春節后開工第一天。按照計劃,峰飛航空科技研制的eVTOL工業無人機-V50(大白鯊)將于當晚完成“節后第一次飛行”。
峰飛航空科技研制的eVTOL工業無人機- V50(大白鯊)將于今晚完成“節后第一次飛行”。
大白鯊最大起飛重量70公斤,最大載荷20公斤,純電動版續航里程500公里,最長航時6小時,主要應用于管道/電力巡檢、緊急物資運輸、應急救援等場景。開工首日,該公司計劃安排多個架次的eVTOL航空器測試及演示飛行。
剛剛過去的春節,該公司研發的V2000CG凱瑞鷗在央視蛇年春晚重慶分會場亮相,其最大起飛重量2噸,最大航程250公里,巡航速度可達200公里每小時。
年前,峰飛航空科技獲得了中國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頒發的V2000CG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的PC生產許可證(Production Certificate,簡稱PC),這是全球首張2噸級eVTOL生產許可證,既是V2000CG凱瑞鷗機型進入批量生產階段的重要里程碑,也標志著我國2噸級eVTOL無人駕駛貨運航空器向產業化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展望2025年,峰飛航空科技透露,隨著V2000CG生產許可證的獲得,將進一步推進V2000CG的批量生產、單機取證及交付售后工作。接下來,貨運版機型也要推進落地應用和商業交付。
對于嶄新的一年,上海金山區的低空經濟企業——上海御風未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也是躊躇滿志。
御風未來副總裁岳婷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預計在2月中下旬,一架御風未來M1B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就將在御風未來金山試制工廠完成結構生產下線,這將是該公司今年下線的第一架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此外,御風未來近期還將有幾架新機陸續下線。岳婷婷說,這批新飛行器對結構材料、動力系統和航電系統均進行了升級,在最大起飛重量、載重、航程、速度等參數上也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