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面對全球地緣沖突持續、經濟增速放緩、國際貿易格局變革、能源格局加速重構等不確定因素交織的復雜環境,我國能源行業按照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總基調,扎實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持續推動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從主要行業看,國民經濟延續向好態勢,為能源消費增長提供主要支撐。預計2024年我國經濟增速5%左右,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59.7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4.3%,能源消費增速在2023年高基數下有所回落。
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低碳能源消費占比穩步提升。從能源結構看,2024年煤炭占比下降1.2個百分點、石油下降1個百分點、天然氣提升0.4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提升2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方面,電力行業是煤炭消費主陣地,非電用煤需求整體偏弱,水泥和建材行業用煤需求低迷,化工行業需求有所增長,但總量規模相對較小,領先企業正在探索將煤化工與綠電、綠氫、綠氧相結合,實現源頭減碳。綜合來看,預計2024年煤炭消費量約為48.5億噸,比上年增長2.5%。石油消費方面,2023年成品油消費基本達峰,2024年迎來下降拐點。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進一步提高,持續擠壓燃油市場份額;汽油消費出現下降,基建、制造等行業需求低迷,疊加LNG(液化天然氣)重卡銷量繼續創歷史新高,柴油需求萎縮明顯。預計2024年石油消費量約7.5億噸,比上年下降1.6%。天然氣消費方面,居民用氣需求受采暖用氣和交通用氣需求支撐快速增長,工業用氣需求穩定增長,發電用氣在氣電裝機增長和迎峰度夏發電需求帶動下穩定增長,化工化肥用氣需求保持穩定。預計2024年天然氣消費量約4300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9%。非化石能源方面,繼續保持躍升態勢,呈現兩位數的高增長,占能源消費增量比重超過80%。預計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費量約11.7億噸標準煤,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9.7%,將首次超越石油(17.3%)。
碳排放強度下降助力綠色發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持續推進。2024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碳排放量均呈下降趨勢,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預計全年碳排放強度下降4%。碳市場活躍度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月均成交量達366.82萬噸,同比增長174.9%。清潔能源技術引領全球,高效晶體硅、鈣鈦礦等光伏電池技術轉換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量產先進晶體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超過25%;18兆瓦全球最大單機容量風電機組啟動發電,20兆瓦全球最大功率漂浮式風電機組成功下線;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電特征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已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煤炭方面,產業集中度提升,進口增速收窄,整體供應平穩。2024年,在穩產穩供延續政策下,煤炭產量“前緊后松”,預計全年煤炭產量約47.4億噸,比上年增長1.5%。煤炭生產集中度持續提升,煤炭產業布局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煤炭深加工精細化程度不斷提高,數智賦能煤炭產業改造升級。煤炭進口增速明顯收窄,來源國呈現多元化趨勢。印尼仍是我國最大的煤炭進口國。
石油方面,上游穩產增產成效顯著,產量持續回升超過2.1億噸。石油行業繼續加大增儲上產力度,預計2024年全國石油產量約2.14億噸,比上年增長2%,海上石油繼續成為石油增產的主要推動力。《“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要求,石油產量穩中有升,力爭2022年回升到兩億噸水平并較長時期穩產。我國石油產量于2021年逼近兩億噸,2022年達到2.05億噸,2024年已接近2015年2.15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增產效果顯著。預計石油對外依存度將比2023年略降,約為73%。
天然氣方面,持續8年增產超百億立方米,有力保障供應安全。2024年,預計全國天然氣產量249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3%,新增產量約169億立方米。深地油氣鉆探能力及配套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建成了首口設計井深超萬米的科學探索井,自主攻關突破了萬米級特深井鉆探技術瓶頸,四川盆地深層頁巖氣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海南島東南海域勘探發現首個超深水超淺層氣田。液化天然氣和管道天然氣進口實現雙增長。2024年我國管道天然氣進口量約763億立方米,較上年增長92億立方米,增速13.6%;LNG進口量約1087億立方米,較上年增長103億立方米,增速10.4%。全國油氣管網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預計2024年新增管道里程將超過4000公里,為天然氣保供提供有力支撐。在全球天然氣供應增長推動下,2024年國際天然氣市場供需形勢較上年有所改善,LNG價格同比下降、進出口貿易景氣度回升。2024年東北亞現貨均價預計為11.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比2023年下降15.4%左右,價格走跌帶動國內LNG現貨采購量增長。中俄東線億立方米左右。
非化石能源方面,風光累計裝機超過煤電累計裝機,儲能發展迎來新機遇。2024年非化石能源累計裝機容量為19.2億千瓦,占全國發電裝機總量的57.5%,其中風電和光伏累計裝機容量13.8億千瓦,我國已提前6年實現2030年風光發電裝機合計12億千瓦的發展目標。2024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約4.1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新增3.4億千瓦。同時,新能源消納問題日益突出,儲能發展進入重要機遇期。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4444萬千瓦/9906萬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40%,已投運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97%。此外,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鈉離子電池儲能、重力儲能等新建項目陸續投產,構網型儲能探索運用推動儲能技術多元化發展。
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2024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意味著能耗雙控正式向碳排放雙控轉型,能耗強度不再作為約束性指標,并鼓勵各級政府發展和利用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業受到碳排放趨嚴約束,將促使其加大對綠色高效低碳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力度,有利于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2024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新能源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可再生能源的供給能力將大幅提升,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水電基地建設加快,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進一步發展;能源基礎設施將不斷升級,智能電網、熱力管網、氫能供應網絡等的建設和改造,將為可再生能源的輸送和消納提供保障;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將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如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交通領域的電氣化及建筑的可再生能源集成應用;能源市場機制和價格機制將不斷健全,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我國經濟進入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攻堅期,能源行業也將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能源領域將聚焦綠色低碳轉型、能源安全保障、創新技術驅動等核心要點,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加速產業升級改造,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能源根基。
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優化進入深化期,從傳統制造業向創新驅動和高附加值產業轉型,高科技產業和綠色項目的投資比重加大,“新三樣”、數字新基建等新興產業將成為能源消費的重要引擎,預計2025年我國經濟增速在4.6%~5%,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約61.6億噸標準煤,比2024年增長3.3%。
煤炭消費方面,發電用煤需求仍具有一定剛性。在經濟穩定增長、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下,全社會用電量將繼續增長,火電仍將是主體電源,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將持續增長。但隨著可再生能源電力進一步滲透,煤電發電量和發電裝機占比將逐漸下降。非電用煤需求受限,受鋼鐵、水泥等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及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實施影響,工業領域煤炭消費預計將下降。預計2025年我國煤炭消費量約48.8億噸,比2024年增長0.5%,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為52.5%,較2024年下降約1.5個百分點。
石油消費方面,柴油消費加速下降,汽油消費達峰后下降,航煤消費恢復動力減弱。柴油消費在交通領域既受電動化沖擊,同時也被LNG替代;房地產業雖筑底企穩,但拉動柴油消費的貢獻相對有限。汽油消費在2023年達峰后,受電動車替代影響繼續下滑。航煤消費仍有恢復空間,2025年國際航線有所增加但增速將減緩。預計2025年我國石油消費量約7.7億噸,比2024年增長2.7%,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為17.2%,較2024年下降約0.1個百分點。
天然氣消費方面,行業保持高景氣度發展。國內經濟持續向好,有利于穩固工業、商業、發電等部門的用氣需求增長態勢;電子、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保持較快增長,將會形成工業用氣需求的新增長點;國際天然氣市場供需整體趨于穩定,價格波動有望較2022年大幅下降,天然氣貿易整體穩定。預計天然氣需求將延續中高增長態勢,202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約4580億立方米,比2024年增長約6.6%,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9.2%,較2024年上升約0.3個百分點。
非化石能源消費方面,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提升,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降碳改造效果顯著。預計202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量約13億噸標準煤,比2024年增長10.5%,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到21.1%,實現“十四五”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在20%左右的目標,較2024年上升約1.4個百分點。
煤炭方面,不確定性因素交織下,“壓艙石”作用凸顯。預計2025年全國煤炭產量在47億噸左右,與2024年持平。在建立健全煤礦產能儲備制度的政策驅動下,煤炭庫存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石油方面,持續加大增儲上產力度,2025年產量將保持在2.1億噸以上。預計2025年我國石油儲量將繼續保持高位增長,年均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0億噸以上,推動新建產能保持在歷史高位。2025年石油產量小幅增加,在2.15億噸左右。石油消費同比增長,2025年石油對外依存度約74%。由于國際油價預期下滑,在保供壓力較大和油氣勘探開發成本不斷攀升的情況下,2025年油氣勘探開發將面臨較大壓力。
天然氣方面,供應持續增長,增儲上產再上新臺階。預計2025年國產氣量約2606億立方米,比2024年增長4.5%。預計2025年天然氣進口量在2012億~2035億立方米,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同比小幅增長。
非化石能源方面,累計裝機容量占比逼近60%,儲能發展提速。非化石能源發展保持強勁勢頭,預計2025年非化石能源累計裝機容量超過22億千瓦,比2024年增長16.4%,占總裝機容量的59.8%。其中,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分別為5.9億千瓦和10.7億千瓦,分別占非化石能源累計裝機容量的26%和48%。非化石能源新增裝機容量約3.1億千瓦,占新增總裝機容量的79%。2025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約4.8萬億千瓦時,比2024年增長9.6%,占總發電量的45.5%,預計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約2.2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 21%。風光發電項目成本持續降低。2025年,陸上風電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為0.13~0.19元/千瓦時,海上風電LCOE為0.27~0.38 元/千瓦時,光伏發電LCOE為0.15~0.24元/千瓦時,相對于煤電的成本優勢進一步顯現。新型儲能規模將實現快速增長,新型儲能應用場景不斷豐富。2025年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預計在90~120吉瓦,鋰離子電池儲能仍將占較大份額,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等新技術將為儲能市場帶來新活力。
在碳達峰目標推動下,能源政策將聚焦能源系統安全平穩地向“新”向“綠”。一是提升能源系統韌性。隨著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和電力負荷特性變化,能源電力系統運行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國家將持續出臺電力系統相關政策,增強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不斷提升能源系統安全運行和抵御風險能力。二是加強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碳排放約束,全面實施節能標準,推廣先進能效產品,淘汰落后產能。三是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制度,將綠電消費作為評價、認證和標識綠色產品的重要依據和內容,鼓勵全社會優先使用綠色能源和采購綠色產品服務,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形成低碳零碳的能源消費模式。四是大力發展能源領域的新質生產力,加強能源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和統籌布局,加快創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