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天然氣過境烏克蘭輸往歐洲的協議于12月31日到期。此前,烏克蘭方面一再表示不會延長協議,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也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將于2025年1月1日停止過境烏克蘭輸往歐洲。
有媒體指出,如果俄烏無法在短期內解決天然氣過境問題,部分歐盟成員國將進一步受到能源短缺壓力,俄羅斯每年將失去數十億美元的收入,烏克蘭每年也將損失約8億美元的過境費。
在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前,俄羅斯是歐盟最大的單一天然氣供應方。俄羅斯通過波羅的海海底“北溪”管道、白俄羅斯-波蘭管道、烏克蘭管道和黑海海底“土耳其溪”管道向歐洲國家輸氣。
沖突升級后,俄方中斷了部分管線的供氣,加上“北溪”管道被破壞以及歐盟制定“擺脫對俄能源依賴”政策,歐盟成員國進口俄管道天然氣的比例從2021年的40%降至2023年的約8%。
為填補天然氣供應缺口,歐盟國家被迫高價向美國和卡塔爾等國購買液化天然氣,同時增加從挪威進口管道天然氣,導致歐盟能源成本一路攀升。
在2022年9月,“北溪”管道爆炸事故發生后,過境烏克蘭的運輸管道更是成為俄羅斯天然氣輸往歐洲的主要途徑,過境烏克蘭的天然氣占俄管道天然氣出口歐洲總量的一半左右。但目前的俄羅斯天然氣過境烏克蘭輸往歐洲的協議是俄烏兩國于2019年簽署的,并將于今年12月31日到期。在俄天然氣過境運輸協議到期之際,俄方一度表達過一定意向續簽該協議,但最終仍難以達成續簽。
目前,歐盟成員國中,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對過境烏克蘭的輸氣管線尤其依賴。為此,斯洛伐克總理菲佐于本月22日訪俄以求繼續獲得俄氣。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表示不再延長與俄方相關協議后,菲佐27日表示,將考慮采取包括停止向烏克蘭供應電力等對等措施進行回應。而澤連斯基則于28日指責菲佐正在烏克蘭開辟“第二條能源戰線”,這一指控立即遭到了斯洛伐克方面的否認。
29日,斯洛伐克總理菲佐致信歐盟說,默許烏克蘭的這一決定錯誤且不合理,將導致地區緊張局勢加劇。
俄羅斯天然氣過境烏克蘭輸往歐洲的協議于12月31日到期。此前,烏克蘭方面一再表示不會延長協議,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也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將于2025年1月1日停止過境烏克蘭輸往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