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這一套“極限施壓大法”,在這一回合里展示得淋漓盡致。
央視新聞4日消息,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暫停對墨西哥、加拿大商品加征關稅,將其實施時間推遲到3月4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馬上就坡下驢,宣布放棄實施報復性關稅。
雙方這臉變得有點快。就在前兩天,關稅大棒眼看著對南北方的鄰居砸將下來。尤其是自詡為美國“親密、忠實的盟友”的加拿大,全國在驚愕之后是憤怒,然后就表現出上下一心的抵抗姿態。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2月1日,特朗普簽署關稅令,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產品征收25%的額外關稅,對來自加拿大的能源資源征收10%關稅,暫定4日生效。白宮方面表示,如果對美方關稅進行報復,美方可能加大關稅力度。
特魯多馬上宣布將對價值1550億加元(1美元約合1.45加元)的美輸加產品加征25%關稅,這些約占加進口美國產品總值的1/3。特魯多說,加方還在考慮采取非關稅手段進行反制。
加地方領導人及各政黨對美國加征關稅表達強烈不滿,并支持聯邦政府進行反擊。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長戴維·伊比表示,美國政府的關稅措施“完全背叛了兩國間的歷史紐帶,是對值得信賴的盟友和朋友的經濟戰爭宣言”。
此前,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當美國總統,特魯多政府一直無原則跟隨美國步伐,比如非法扣押孟晚舟、禁售中國電動車、派軍艦航行臺海、對俄羅斯實施全面制裁等,導致本國經濟利益嚴重受損。就是這么一個掏心掏肺的“忠實盟友”,特朗普的關稅大棒說砸就砸,絲毫不留情面,也難怪加拿大人如此憤怒,感到“被背叛,被侵犯”。
以加拿大與美國在經濟、社會、民生層面一體化程度之深,如果兩國陷入全面貿易戰,小紅書上那些打兩份工才能維持生存的北美民眾或將感到更難以忍受的疼痛。
浙江外國語學院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沖告訴潮新聞記者,以特朗普一貫的不確定性,他把關稅暫緩一個月不代表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接下來繼續征收甚至加碼的可能性都存在,就得看如何討價還價了。
在1日正式宣布加征關稅前,特朗普就指責加拿大和墨西哥要對美國的非法移民涌入和芬太尼泛濫問題負責。他在社交媒體上稱,將對來自加墨兩國的所有產品征收25%關稅,直至毒品與非法移民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特朗普還指責加拿大多年來一直在“虐待美國”。
“加拿大感到被背叛,被侵犯。受到老大哥毫無理由的打擊。”加拿大豐業銀行經濟學家德里克·霍爾特在一份題為《周六晚間的關稅打擊》的報告中寫道。他說,這兩個長期盟友之間的關系“以令人震驚的方式急劇惡化,這是我有生以來以及30年的職業生涯中從未見過的”。
多次聯系特朗普未果的特魯多,在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作為對美國關稅的報復,加拿大將對價值1550億加元的美國產品征收25%的關稅,包括美國產的飲料、化妝品和紙制品、乘用車、卡車和公共汽車、鋼鐵和鋁制品、某些水果和蔬菜、航空航天產品、牛肉、豬肉、乳制品等。
特魯多還表示,加拿大正在考慮幾項非關稅措施,其中包括涉及關鍵礦產、能源采購和其他伙伴的措施。
在王沖看來,面對特朗普的關稅訛詐,加拿大有5種選擇。從實際情況看,加方多多少少采取了其中幾種,作為組合拳進行還擊。
2月2日,在加拿大溫哥華,一家商店下架了美國五大酒類品牌。圖源:紅星新聞
第一招,選擇性報復,精準打擊特朗普的基本盤。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都宣布針對美國鐵桿支持特朗普的“深紅州”的烈酒等農副產品施加報復,從轄區內的酒類商店下架美國產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政府運營的酒類分銷商停止購買美國酒類和政府采購。所謂“打蛇打七寸”,這樣也不會傷及美國民主黨的利益,留有余地。
當地時間1月31日,加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弗里蘭表示,加拿大政府應針對美國任何關稅措施進行報復,對所有特斯拉汽車加征100%高額關稅,以懲罰特朗普的“億萬富翁好友”馬斯克。弗里蘭說,“我們的行動必須目標明確、精準且有針對性。我們要仔細研究,看看誰在支持特朗普,然后思考如何讓他們為特朗普針對加拿大的關稅攻擊付出代價。”
第二招,對等報復。你給我增加多少錢的關稅,我就給你增加多少錢的關稅,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也叫“dollar for dollar”。加拿大每年出口美國商品總價值超3000億美元,而特魯多宣布的報復計劃僅涉及1000余億美元進口商品,顯然還沒有到這一步。
第三招,“一棒子打死”,毫不留情。特朗普留有很多后招的,他已經宣稱,如果遭遇報復,還會繼續加碼。這就像炸金花,看誰底牌多。雖然加拿大底牌不如美國多,但為了避免遭遇一錘又一錘,加拿大可以選擇直接切斷對美國的能源供應。
“美國60%的石油進口來自于加拿大,有多達30個州從加拿大購買電力,尤其是東北部的紐約州、緬因州等非常依賴加拿大的電力供應。”王沖說,“如果加拿大來把狠的,把所有供應美國的電閘拉了、把輸油管道閥門關了,將對美國造成巨大沖擊,這種震撼比‘溫水煮青蛙’厲害多了,有可能迫使特朗普讓步。”
第四招,民間抵制美貨。呼吁加拿大民眾不要買美國的產品,這一招相對柔和,現實中加拿大的中央和地方都在普遍采用。
據央視報道,特魯多敦促加拿大人團結在國家周圍,盡可能選擇加拿大產品,以支持陷入困境的企業。他要求消費者在商店買東西前檢查標簽,“找到你自己的方式來支持加拿大。在這一刻,我們必須齊心協力,因為我們愛這個國家”。多名省長也呼吁人們要購買加拿大商品,加拿大民間也已經掀起了一股“抵制美貨、改用國貨”的風潮。
第五招,索性不報復。所謂“打碎了牙和血吞”,你加關稅我就忍了,認慫了。“加關稅,總比把整個國家變成美國的第51個州要好一點。”王沖說。
“如果30天后特朗普還是要加征關稅,加拿大究竟如何應對,不是特魯多一個人能決定的。他已經辭去了自由黨黨首職務,目前只是一個看守政府而已,不出意外的線日就得下野。”王沖判斷,這需要加拿大國內各派經過一段時間的協商。
為什么特朗普一上臺就要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這排名前三的進口來源國大打關稅戰?
據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沈逸介紹,主要原因并不復雜,就是特朗普政府缺錢,短期內亟需一大筆收入,緩解財政壓力。
有經濟學家算過,特朗普競選中承諾的減稅大概會讓政府在未來10年減少約7.8萬億美元的收入,然而聯邦政府早已債臺高筑,現在每年利息就將近1萬億美元,主要得靠稅收支付。在國內再減稅的話,如果還不上利息,政府又要停擺。
錢從何來?無非是開源和節流。節流就是削減政府部門和開支,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大刀闊斧準備裁員,已經搞得聯邦政府人心惶惶。
開源主要就是加關稅。特朗普這次“無差別攻擊”,關稅先挑體量大的國家下手,能賺一筆是一筆。同時,對內減稅是給企業降成本,對外加關稅是增成本,以此吸引制造業回流美國。
“雖然看上去是向外國商品征關稅,但從此前貿易戰的實際情況看,關稅絕大多數都是由美方企業承擔,然后商品的終端價格上漲。”沈逸認為,最終在實質上會變成向美國老百姓征收的一筆消費稅。
為了這件事,特朗普還宣布進入“經濟緊急狀態”,以繞開國會對他權力的限制。
“眼下美國聯邦政府非常缺錢,一方面要遣返移民,另一方面解雇大批聯邦雇員需要支付巨額辭退金,短期內對資金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如果加印美元,會搞亂金融市場,進一步推高通脹率。”沈逸分析道,“因此,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特朗普的關稅還是要加征的,他會實打實地吃到這筆收入,改善其財政狀況,只是多少的問題而已。”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日表示,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美方單邊加征關稅的做法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不僅解決不了自身問題,更不利于雙方,無益于世界。
無論特朗普對誰征收關稅,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會招來對等的報復措施。關稅戰、貿易戰會帶來哪些影響?
“首先,這對美國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王沖表示,貿易戰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可能“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很多美國人和美國機構已經叫苦不迭了,強烈要求特朗普不要加征關稅。“過去四年拜登任期內,美國的通脹已經很厲害了,物價飛漲,你再征收關稅,物價還不繼續漲上天嗎?”
再來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過去幾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經濟普遍在不景氣中徘徊。現在美國帶頭搞貿易戰,那么2025年全球經濟的前景堪憂。”王沖解釋說,因為關稅本身不增加任何價值,商家不會做虧本生意,相互加來加去,增加的成本最終還是消費者買單。
更長遠來看,關稅戰對全球化秩序的挑戰更是影響深遠。過去十幾年全球化分工狂飆突進,的確讓很多國家從中受益。“當特朗普向全球揮舞關稅大棒,現有世界貿易格局會不會被打亂?如果大家都這么做,世貿組織會不會形同虛設?世界經濟會不會從一體化退回到早前的碎片化狀態?而碎片化對于全球的交流與發展不是什么好事。”王沖對潮新聞記者說。
2日,特朗普在自創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上發帖,承認加征關稅可能會讓美國人在經濟上感到“痛苦”,但他辯稱,為了確保美國利益,痛苦“值得”。
“既然他想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那我們就讓他砸吧!”王沖強調,“有些道理對于有些人,我們只是嘴上說,他們是聽不進去的,只有自己真正吃過虧了才會懂。”